藏传佛教的,但其中有些人却对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修法、见解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,对各个教派的不同观点也缺乏准确的认识,这就势必会导致许多疑问。如果不澄清疑问,就会对修行造成障碍,因此,对所有正在修学或准备修学藏传佛教的人来说,从整体上了解藏传佛教,既相当重要也十分必要。

由于藏传佛教历史悠久、博大精深,想在一、两天里介绍藏传佛教,肯定有相当大的难度,所以我只能简单地讲一讲。

一、藏传佛教的称呼

首先介绍称呼——藏传佛教。有些书与有些人称藏传佛教为“喇嘛教”,这不是一个准确的名称。极少数称藏传佛教为“喇嘛教”的人也许觉得,藏传佛教只是西藏喇嘛发明的宗教,而并不是佛教,因此才故意这样称呼,但这种看法肯定不具普遍性,因为藏传佛教已经被全世界的佛教界所公认。无论如何,就象汉传佛教不叫“和尚教”一样,藏传佛教也不叫“喇嘛教”,正确的称呼应为藏传佛教。

二、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异同

藏传、汉传之间,只是传承的差异,实际上都是佛教。譬如说,藏、汉译本的《中论》,就是从一个梵文蓝本翻译成两种文字的,其中除了极少数翻译上的差别以外,包括偈颂的数量、顺序,以及偈颂的内涵等等大体上也是一致的。我以前也讲过《中论》,当时用的是鸠摩罗什译师翻译的版本,从中我发现,除了几个偈子以外,其内容跟藏文版是一模一样的,而且也翻译得非常好。首先用词简练,虽然字数不多,基本上是五个字的偈颂,但涵盖的内容却非常丰富;再有就是每一个偈子的内容表达得非常清楚、准确,词句也十分优美。当然,藏文版的《中论》也有这些特点。

不仅仅是《中论》,包括其他的经典、论典,无论翻译成什么文字,其大致内容都一样,无非是语言的不同而已。

不过,汉、藏佛教的传播方法却稍有不同。据史书记载,汉地以前的大成就者在传法时,主要以讲经为主,撰著论典普遍较少。关于这个问题,从《大藏经》的收藏内容中也可略知一二。譬如说,在汉传佛教的《大藏经》中,虽然有很多印度的经论,甚至包括以前藏传佛教《大藏经》里所没有的经典与论典,但却很少看到汉地高僧们自己写的论著。我们从中所见到的论典,都是月称菩萨、世亲菩萨等印度论师们写的。

而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却认为,无论学者也好,成就者也好,若想直接去解释、归纳佛经意趣,是很困难的,毕竟佛经的涵盖面十分广博。虽然藏版《大藏经》有100多函,但也仅仅是佛经当中的很少一部分,除了人间以外,在龙宫、非人处所、空行刹土等很多地方,都留有佛经。要解释浩如烟海的佛经,是需要方法的。

方法是什么呢?整个释迦牟尼佛传法时期,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皆在佛前听闻,他们可谓了知佛法全貌的两大典范。之后,龙树菩萨传承了文殊菩萨的思想重点,撰著了《中观六论》等甚深派论典;世亲菩萨、无著菩萨则继承了弥勒菩萨的思想脉络,也留下了大量广行派的论典。后来,西藏的高僧大德又将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法脉一代代地传承下来。他们认为,佛经需要靠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的智慧来解释,而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的密意,又需要依赖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智慧来阐述,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意趣,又需经由其他的高僧大德来演说,所以,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,留下了许多高僧大德阐释经论密意的各种论典。虽然在文革期间被损坏的非常多,但是,如今在藏地的每一个寺庙里,还是藏有大量的论著,虽然其中也包括大、小五明,诸如医学、声明、史学、天文星算等著作,但这些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,其余的大部分论典,都是用来诠释佛经的。

举个例子,针对《现观庄严论》或者《入行论·智慧品》的内容,都有上百个注解、难释等,而在《丹珠尔》里面,印度本土的《现观庄严论》解释仅有十一部,其他的上百个论著,都是西藏的高僧大德们撰著的。他们将佛法的精华归纳、浓缩,写成了这些论著,对后人理解佛经的确大有裨益。